《中国科技博览》
广东加速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10月15日,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本届海博会以 “ 开放合作、共赢共享 ” 为主题,吸引超过600 余家单位参展,一批代表全球前沿技术的国之重器和科研成果也集中亮相。
同时,本届海博会创新打造交易项目对接平台,策划21场海洋经济招商和项目推介、金融机构企业对接洽谈、项目投融资路演、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海洋科研成果对接等海博会系列配套活动。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第一次从湛江转至深圳举办,无论是参展规格、数量、质量均实现跨越式突破,依托海博会平台,深圳也在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
深圳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拥有260余公里的海岸线及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包括上海、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宁波、舟山等7座城市相继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掀起了一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创建热潮。
对此,广东海洋大学原副校长朱坚真认为深圳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上具有国内其他城市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在他看来,深圳具有发达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具有粤港澳大湾辐射的腹地资源,在市场体制机制方面也具有自身优势。同时,深圳毗邻东南亚,是距离南海最近的中国特大型城市,南海的资源潜力决定其在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会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近年来,海洋产业经济在深圳经济中的占比也在逐渐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值约10%。其中,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0.2%、30.6%和69.2%,呈“三二一”的稳定产业结构。
今年9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制定《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2020-2025年将持续推进和新增共计63个涉海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具体来说,将重点引导和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积极引导海洋金融、港口航运开放合作,增强国际化水平;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等。
根据规划,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分别为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最终到本世纪中叶,深圳海洋经济发展要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广东布局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当前,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
作为沿海大省,广东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之一,201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2万亿,达到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将近四分之一,连续25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也成为广东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然而,尽管当前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但仍面临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与高耗能产业多,新兴产业与低能耗产业尚未成为支柱等问题。
对此,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副处长黄国锐也表示,广东省在谋划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将聚焦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中心任务,聚力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确保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加快发展海洋六大产业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加快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天然气水合物、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