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博览

期刊导读

中国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调研分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30

豳调查与研究秘潋转辫鞴搬;v鼯i掰ij糕娄伟研究背景有利的创新环境是开发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科技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表现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方面:截至2006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专利权268,002件,比上年同期的214,003件,增长25.2%。其中,国内专利授权223,860件,比上年同期的171,619件,增长30.4%;国外专利授权44,142件,比上年同期的42,384件,增长4.1%。其中,职务申请授权135,597件,比上年同期的112,338件,增长20.7%;非职务申请授权132,405件,比上年同期的101,665件,增长30.2%。在三种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授权57,786件,比上年同期的53,305件,增长8.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7,655件,比上年同期的79,349件,增长35.7%;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02,561件,比上年同期的81,349件,增长26.1%。三种专利占授权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40.2%和38.2%。但同时,我国科技人才创新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仍比较突出。上海交大一教授仅仅靠雇人磨掉从美国买来的芯片原有标志,加上新标志,就变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借此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科技造假事件的不断发生,导致我国科技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受到质疑。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如教育部在2004年发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用以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科技部也于2006年11月7日发布《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但要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依然需要长期的、多角度的努力,其中,社会舆论监督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在这种大环境下,了解国内民众对我国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现实看法,是加强相关社会监督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国内民众对我国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看法,我们课题组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展开调研,调研不仅包含了普通消费者对科技新产品及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看法,也有企业经营者的看法。中国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状况——依托问卷进行的分析1.有超过70%的受访者对高科技产品的宣传持怀疑态度对于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产品都标有高科技,你对这些产品的评价是什么”,只有17.3%的经营者及26.2%的消费者选择“非常相信”,而选择“半信半疑”的经营者及消费者分别是40.0%、39.3%,再加上选择“大部分言过其实”及“都是宣传”的人数,有超过70%的受访者对高科技产品的宣传持怀疑态度。公众对高科技产品的怀疑,反映出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已经普遍受到质疑,也反映出我国广告宣传普遍存在夸大、不实等问题。公众对高科技产品的这种认知态度,显然不利于科技创新。2.科技新产品能否被公众接受关键看质量对于问题“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要卖得好,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选择“产品质量好”的经营者及消费者分别达49.7%和64.1%。对于问题“一项新推出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有56.2%的经营者认为是“对产品质量没有把握”。这说明,产品质量是科技新产品的生存根本。同时,有效的广告宣传也是推动科技新产品被公众接受的重要因素,对于问题“一项经小范围使用后证明效果不错的新产品,要卖得好,关键在于什么”,有高达68.6%的经营者认为“关键还是靠宣传”,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低”是一项重要因素。3.科技新产品科技含量并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关键是实用对于问题“一项新产品的科技含量,你的看法是什么”,有高达75.0%的经营者及70.8%的消费者认为“科技含量不在高,关键是实用”。这说明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不一定最受消费者青睐。但同时,认为“科技含量越少越好”的受访者只有1.7%。这两点合起来,就可以做个判断:实用性好,科技含量又高的科技新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科技企业在进行创新及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应把科技含量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单纯关注技术,并不能保证创新的成功。鼬稳糕巍v‰|瓣㈥≈;调查与研究豳4.对于当前科技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公众大都认可当前,科技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日益加快,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一点,有50.8%的经营者及48.9%的消费者认为“新产品开发速度能满足消费者需要”;23.1%的经营者及33.3%的消费者认为“新产品开发速度太快,超过消费者需要了”。只有2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慢。这说明,对于当前我国科技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公众是基本认可的。作为消费者是否希望新产品越多越好呢?对于这个问题,公众的看法比较多元化,希望“新产品越多越好”的受访者,与认为“新产品不易推出过多”、“应多在老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受访者,在数量上大体接近。这说明,对于科技创新,对于新产品的推出速度,不能盲目迷信“快鱼吃慢鱼”,应根据不同产品、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合理决策新产品的推出时机。5.公众最相信的是自己,专家鉴定的信誉不佳对于问题“要确定一件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的质量,你最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有58.1%的经营者及53.8%的消费者选择了“自己试一下”,选择“看企业宣传及产品介绍”的经营者及消费者,分别只有16.4%和19.5%。这既说明我国消费者日益成熟,也反映了企业在产品宣传方面的确声誉不佳。同时,专家鉴定的权威也大打折扣,在受访者中,只有少数人选择“看专家鉴定书”,这说明,部分专家不负责任的胡乱鉴定,已经使很多所谓的专家鉴定在消费者心中形同废纸。6.公众对国有品牌的认可度日益提高,不再盲目迷信国外产品随着国有品牌的实力日益增强,国内民众对国内品牌的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对于同类高科技产品,在问及是愿意购买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时,只有5.9%的经营者及11.6%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外品牌产品”,而有24.5%的经营者及34.5%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国内品牌产品”。显示出公众对国有品牌的信心。47嗣调查与研究鳓国镬流鞲¥捌目lj另外,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对国内或国外品牌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他们更希望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后再做决定。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不再盲目迷信国外产品,同时,也对国有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国内公众大都对假冒伪劣产品深恶痛绝问卷调查发现,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无论是经营者或是消费者都非常反感,但是,国内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是不争的事实,观念与行动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差?在问卷上,有高达88%的从事经营的受访者认为假冒伪劣产品“太可恨了”,比消费者的83.9%要高,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经营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经营者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是利益使然?环境影响?还是制度欠缺?8.尽管我国科研队伍问题较多,但公众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依然较高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国科技工作者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调查发现,我国公众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是相当信任的。在中国科技人才能力评价方面,有80%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我国大部分科研人员能力很强。对于问题“你对中国科技工作者走向市场有没有信心”,有近80%的受访者回答“有信心”,这充分显示出一种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一种无形压力。在评价我国科研人员道德时,也有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尊敬的”,或者认为“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还是不错的”,这说明我国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还是不错的。当前,我国科研人员的地位已经远离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代,但是,人们对文科的重视也没有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强烈,在回答问题“是否愿意你的子女成为科技工作者”时,有80%左右的受访者回答“看孩子学习成绩而定”,或者“看孩子的喜好”。这既反映出在我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心态,也表现了公众对科技工作者、人文工作者的重视程度日趋接近。通过以上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科技人48才创新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绝大多数公众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对我国科技人员较为信任,评价也高,这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对国有品牌的认可,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反感也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支持。但同时,我国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也面临一些不利的环境。由于市场运作不规范,导致公众对科技新产品信任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新产品的推广;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盗版行为的屡禁不止,也制约了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考关于改善我国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思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发挥,是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创新型国家在构建创新环境,开发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培训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二,完善的政策法规环境为科技人才构建良好的创新平台;其三,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其四,不断加大的科技投入为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五,重视吸引国外优秀创新型科技人才。在改善我国科研人员工作环境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1.构建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美国的创新文化表现在重视个人价值、鼓励个性张扬、鼓励个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追新求异,鼓励冒险,鼓励尝试新的东西,鼓励争论,宽容不同的理念、意见和生活方式,宽容失败。美国的创新环境表现在实验室设备更先进、资源共享更好、收入更高、自主性更强、人际关系更简单。美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人们发挥自己的天赋,追求自己的梦想,创新和努力工作将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发明和创造将得到巨大的回报、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财政支持。重能力轻资历的用人制度,使优秀的年轻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美国人富于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人才竞争的用人机制。对失败者宽容的文化氛围也催生更多的成功者,创新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大量科技领域的“失败者”。对那些认真研究但长期没有结果的“失败者”,美国并未弃如敝屣,而是非常宽容。以癌症研究为例,每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经费支出可谓不计其数,但实际上进展非常缓慢。联邦政府并未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取消拨款,反而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人员的工作。只要科研人员在癌症研究领域提出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新想法,政府会立刻关注,给予他们大力的经费支持。联邦政府这样做,为的就是“满足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以催生更多的创新型成功者。科研部门的这种宽容文化可谓无处不在。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科学家们潜心学术,可谓毫无后顾之忧。硅谷就是具有激励成功和理解失败氛围的典型。硅谷创业者报酬不在于年薪多少,而在于公司股权。只要创业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丰厚回报。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吸引投资者入股和奖励人才股权,股份构成会不断变化,持有股份的科研人才会不断增多,创业者所持股份会不断稀释。如果一个企业很成功,创业者和科研人才哪怕只占1%的股份也会很富有。在硅谷,对失败比较理解。如果曾经有过失败,那在美国其他地方找工作可能很困难,而在硅谷却看成是一种成熟,风险投资者往往比较愿意把资金投给有过失败经历却还敢再次创业的人。整个硅谷就像一个新公司实验田,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土壤和气候。借鉴美国经验,鼓励创新,就要营造一种浓浓的创新文化氛围,在创建文化环境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使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文化是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根本性的。要真正加强自主龟l】新入才队伍建设,就要推动创新精神成为社会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浓郁的创新文化环境下,创新型人才才有可能大量涌现。 i黻嚣镄精≈;i,霸蛰£”;调查与研究黼其次,形成宽容失败的氛围,创新的过程带有巨大的风险,对失败创新的宽容则是对有关人员很大的激励。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如2005年11月17日,被外界称作“试错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草案被提交四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该条例带有很多新意:“行政机关是改革创新的主体”,“公众参与”,“宽容失败”等原则都是国内首创。2.重视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教育培训美国高科技之所以发展较快,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对高科技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视,是美国吸引集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为之服务的结果。美国政府的高技术发展规划和政策,摆在首位的是教育。在教育培养方面,美国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美国的学生从小就培养动口、动手及勤工俭学的能力,例如做课题(project)、登台演讲(presenta— tion)、参加音乐演奏、画展、卖报等;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真正身体力行地去“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美国的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独立研究能力上的训练,按规范要求到图书馆查文献、搞社会调查、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学生家庭作业很少。美国学校也很注意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学生们经常出去旅行;学到什么内容,就去实地参观、考察什么内容,工厂、农场哪儿都去。如有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出去,学校可以建议他用勤工俭学来解决经济困难。虽然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这些优点,长期以来一直成功地支撑着全球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和最强大的科技实力,但美国人仍然充满着危机感,认为其基础教育存在着薄弱环节,表现在学生的数学、自然科学、语文等课程的基本知识较差。因此,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力图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前提下,提高基础教育尤其是科学技术教育的质量。日本人也提出,“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开发国民的创造力是“走向21世纪的道路”。日本要求,教育要成为“打开能够发挥每个入的包lj造力大门的钥匙”。“教育要适应技术新时代而提高学生的价格品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谋划力和创造性智力以瀚调查与研究i_}iAO。瓣删l;iA。。j及为创造而进取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使受教育者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教育培训是提高人们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推动自主创新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创新变成为一种工作生活方式,也就是把有意识的创新行为转变为一种下意识的自觉行为,“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的创新行为习惯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训,要靠制度的约束和意识的培养。让创新理念成为行为习惯,理念教育是行为养成的前提,特别是在世界观形成之前加强安全创新教育,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从各创新型国家在科研投入方面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不仅投入较大,增长速度也很快。在美国联邦预算诸项开支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美国高中以下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学费全免。公立大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一般学费较低或不收学费(对本州居民)。私立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费和私人捐助,但政府给重点大学资助大量科研经费。美国2005年1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创新法案》又提出了几项新的目标:成立总统创新委员会,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创新;设立促进创新资助计划,增加联邦机构对科技部门的研发资助;增加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区域集群的增长和发展等。美国高效的风险投资体系也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发挥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芬兰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长期以来,芬兰政府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芬兰政府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在国家预算中占第二位。为了保持科技领先地位,芬兰政府还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目前,芬兰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3.5%,超过日本和美国,在全球名列第三。在芬兰每年的研发投入中,政府投入保持在30%左右,50企业占70%。政府还将重大科技发展项目纳入国家计划,与企业共同投资,成果归企业享用。日本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都很大,总规模仅次于美国,远大于英、法、德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研发资金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2年已达到了3.35%,高于美国的2.79%,英国的1.87%,法国的2.20%,德国的2.52%。日本政府通过制定长期规划、积极的投资和教育政策,在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基础建设、组织产官学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日本企业的研发能力非常强大,企业是全国大部分研发经费的提供者,也是使用者,2002年企业研发资金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0%。英国政府2004年7月发布的《英国10年(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在六个方面(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可持续的财政投入、研究基础对经济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反应能力、企业的研发投资和参与、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信任)提出了29个子目标和40项指标。其中,在科技投入方面,政府对科学的总投入从2004~2005财年的42亿英镑增加到2007~2008财年的53.6亿英镑;全国研发总投入(民口)从2004年的165亿英镑增加到2014年的225亿英镑(以2004年为基准);全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9%提高到2014年的2.5%;企业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10年问从1.25%增加到1.7%。借鉴国外经验,要营造较好的创新环境,加大资金资助力度是一项重要因素。近些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35亿元。不过,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及以上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大R&D的投入力度。4.完善政策法规环境,为科技人才构建良好的创新平台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有关创新的法律体系。